如何处理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在现代化过程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对这一问题处理的好坏,反映一个民族思想成熟的程度和国民素质的高下。怎样理解“创新”,我觉得,要通过“温故”“物相杂”“有生于无”三个方面才能实现。
“温故而知新”即“创造性转化”。“故”里是有“新”的存在的,文化的显著特点,就是它的超越性。过去的文化未必只适应那个时代,它往往会跨越特定的时空而影响不同时空下的人们。但传统文化则必须结合新的形式来发掘呈现,如此才能“日新又新”“推陈出新”,适应当下生活。
“物相杂,故曰文”,“五色成文而不乱”,是为“创建性融合”。“物相杂”即把不同的事物进行组合,即文化的“文”,能否将其不同的东西、成分杂糅在一起而形成一种新的东西,这是“创新”面临的一个非常重要但又不能忽视的问题。“五色成文”指把各种颜色复杂交错在一起而形成一幅有明晰文理条理的齐整画面——如此,人要善于在不同的存在、甚至是矛盾和冲突中,找到它们的融合点和结合处,从而发现创造新的事物,这一过程就是“创新”的过程。
“有生于无”是创新的最高境界,这是由构成宇宙的“道”之性而决定的。过去的文化所展示的只是“道”的一部分,过去和现在没有出现的,或说未被呈现出来的,绝对不表明它不存在,还有待人们继续发现和呈现,这一发现和呈现的过程,就是“有生于无”的创新过程。